防疫不忘防诈,新型电信诈骗高发期亟须警惕!

2023-08-07 03:19:32 来源:法问网


(资料图片)

人在家中宅,骗从天上来。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之际,电信网络诈骗依然猖狂。正当这个特殊时期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抗病毒、战疫情的进程当中。

然而,不法犯罪分子却盯上了这个热点、焦点,利用人们对防护用品的迫切需求,甚至是人们的爱心、善心大发不义之财。今天,律霸法律小编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疫情期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套路,请大家认清认准,提高防范意识,谨防被骗。

热门骗术话题“一罩难求”

这其实就是一种低价购物类诈骗手段,现在口罩供不应求,出现了一包难求的景象,这个时候骗子打出广告有大量口罩供应,价格还十分低廉,受害人禁不起诱惑,就一步步陷入骗子的陷阱当中。

律师反诈提醒:购买口罩、消毒液等医用防护品,一定要上正规平台!不要相信陌生人口中所谓的“特殊渠道供货”、“国外代购”等信息,更不要通过微信、QQ等方式直接转账,这样不但容易上当受骗,即使买到货物也很难保证质量。

防范“刷单”诈骗

当你看到这类信息时:“在家赋闲没事做?网络刷单快速赚钱,一部手机即可操作!”“足不出户,轻轻松松,每天300元到手!”千万不要理会!这都是刷单陷阱。

律师反诈提醒:不要点击来源不明或陌生号码、网站发送的网址、链接,不要随意透露、填写个人敏感信息,尤其是银行帐户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。警示:网络刷单不可做,宅在家中莫被骗。

防范“献爱心”诈骗

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很多爱心人士想为武汉抗击疫情出一份力。不法分子利用群众这种心态通过网络、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,冒用红十字会、民政部门、感染者本人或亲属的名义,向用户发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“献爱心”的虚假信息,利用群众的同情心进行诈骗。

律师反诈提醒:收到献爱心信息,请先与有关部门核实,对于陌生短信不轻信,不点不明连接。或直接通过正规平台进行爱心捐赠。

防范“假冒特效药”诈骗

假冒药物研究(医疗)机构的名义,推广所谓防疫情“新药”、保健品、防疫中草药;用假冒伪劣药品贴上外文标签,冒充国外研制的新药,故弄玄虚。

律师反诈提醒:不出门就是最好的防护,针对疫情,目前尚未研发出特效药,广告中增强身体免疫力的药陷阱多,要小心甄别。适当运动、合理膳食才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因素。

防范“退改签”诈骗

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,以“航班因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取消,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”为由,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,若受害人未核实即拨通短信中电话,对方将在电话中准确地说出受害人身份信息与航班信息,并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、密码和手机验证码,将卡内余额全部转走。一旦拨打了短信提供的电话办理手续。在所谓“客服人员”的指导下,点击“改签专用链接”输入了银行卡号、密码和手机验证码。等到的可能不是补偿款,是卡内余额全部被转走。

律师反诈提醒:

接到退改签电话或短信,一定要拨打航空公司官方电话核实情况;

◆航空公司飞机因故不能起飞,也会给订票客户发送短消息,但不会让客户通过网银、支付宝等方式进行任何涉及钱款的交易。

◆非旅客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,退改签不收钱。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,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及旅游公司都发布了应急预案和退改签办法,旅客可通过官方渠道咨询了解。

◆购买机票应通过官方网站、官方客服电话、机票代售点等正规途径,避免使用搜索引擎点击到钓鱼票务网站,造成经济损失。

公安机关提醒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下两点

1、收到陌生短信要慎重,切莫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链接,更不要向其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,若提出转账要求,务必一律拒绝;

2、遇到问题切记多核实、多求证,提高警惕,识骗防骗!

广大群众在通过网络、电话和各类软件开展办公、教学、购物等活动的同时,务必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。遇到电信诈骗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。

相关阅读:

重庆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全市首例涉疫情妨害公务案

警惕!疫情期间六种骗局

挪用救灾物资,最高判7年!

国家对疫情相关刑事犯罪的处理办法

标签:

MORE >最新资讯

15037178970

MORE >婚姻法

Copyright 2004-2022 fawu.com.cn 版权所有   邮箱:434 922 62@qq.com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00331号-25 有害信息举报